第390章 洞察人性的剖析(1/3)
御史台。
当陆北顾进入欧阳修的值房时,发现欧阳修正戴着新制作的眼镜阅读邸报。
“哎,此前我还不信,如今一试,这眼睛可算是轻省多了。”
陆北顾莞尔一笑。
欧阳修属于是那种比较执拗的人,若是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,别人怎么都劝不了。
此前的时候,陆北顾就建议过他戴眼镜。
但那时候欧阳修不知道是听了“越戴眼睛越不好使”的流言还是怎地,总之就是不肯戴。
直到如今好多中老年官员都戴了,各个交口称赞,他才也去澄明斋定制了一副。
这一戴就觉得,哎,真香。
“不知中丞唤下官来何事?”陆北顾问道。
“哦,差点忘了……恭喜你,升官了。”
欧阳修把桌上的两份文书,很随意地递给了陆北顾。
陆北顾一怔,前段时间回京的时候,他不是刚从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,升到从六品上的左司员外郎吗?
他打开了第一份文书。
“门下:朕以治道贵察,朝纲赖清,御史之职,实系风纪。
殿中侍御史里行陆北顾,性资忠直,器识明达。自就任以来,恪勤职守,夙夜匪懈。今咸平龙骑军恃勇生乱,京畿震骇。陆北顾临危勇任,陈利害以安众心,“明赏罚以正军纪,使乱卒解甲,衅衅自消,未伤一民,不费国帑。
今考其功,核其绩,依拔擢之特例,升授监察御史,以彰殊勋。
故兹札示,仰照验奉行。”
这是官家直接发给政事堂宰执们的文书,宰执们无异议,便加盖了名为“中书门下之印”的九叠篆官印。
随后,中书门下直接发给了审官院,审官院又盖了官印后,连着一份崭新的任命文书一起给送到了御史台。
“没了?”
陆北顾看着这薄薄的两张纸,不禁问道。
欧阳修反问道:“那怎地?台里再给你放两挂爆竹?”
“……那倒也不用。”
“国朝‘差遣’就是如此,看似常职,实则都是临时充任罢了。”
欧阳修叹了口气:“通判往上一步是知州,再往上不知多少步才是宰执,可宰执退一步也是知州,说穿了,在乎圣心一念。”
嗯,只能说第一个想出来把“官职”和“差遣”完全分开的,真他娘的是个天才。
“那既成了监察御史,便没法上朝了吧?”
“那当然。”
欧阳修说道:“政事堂没反对,或许有哪个宰执巴不得你别上朝呢。”
陆北顾苦笑了一下。
倒也算不上明升暗降,只是确实暂时失去了上朝的资格罢了。
不过呢,正所谓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”,摘掉了“里行”这个实习生的名头之后,作为正式的监察御史,陆北顾从此就拥有了监察地方文武官员的巨大权力。
“主要是咱们御史台也确实缺能外出的监察御史,再加上机会难得,我便也未反对此任命……其实正常来讲,若是人手宽裕,该让你历练两年再升上来的。”
欧阳修的考虑,当然跟陆北顾不一样。
对于他们这种宦海沉浮数十年的老人来讲,很清楚一个道理,那就是很多时候,慢,就是快。
因为年轻人升官太快,对于心性和能力的锻炼都是没有好处的。
心性上,早早得志意气风发,很容易就飘了,譬如当年宋庠等“天圣四友”骤登高位后,也是被吕夷简那老狐狸坑了一次大的,方才沉淀下来。
能力上,不经过在中枢各部门以及各级地方的任职锻炼,就直接在某个系统内一路往上升,在各方面综合能力上绝对是会有欠缺的,这个是客观必然,因为没有谁是生而能之。
不过陆北顾不这么想。
——时不我待!
世间的道理都是正反两面讲的,一步慢步步慢,同样也是事实……在这种风起云涌的大时代背景下,如果不能尽可能快地掌握权力,那么就注定会沦为被他人支配命运的炮灰。
“那最近有需要外出的差事吗?”
陆北顾想了想,又问道。
“刚要与你说此事,过一阵子你需要去麟州巡查军务。”
欧阳修原本随意的神情肃然起来:“麟州那边地处前线,听说现在正在屈野河东岸筑堡,或许会引得夏军来攻,此行是切实存在危险的,所以若是你实在不愿去,台里也可替你上疏转圜……此事你自己考虑好,毕竟涉及身家性命。”
陆北顾心里思量了片刻。
历史上嘉祐二年的屈野河之战,是以宋军大败亏输作为结局的,但具体是怎么败的,他并不清楚。
毫无疑问,若是前往麟州亲身参与此战,肯定是存在一定危险的。
但反过来讲,危险与机遇是并存的。
如果说六塔河案是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,那么屈野河之战就是第二块,正是这一连串的大事件,导致了仁宗朝晚期剧烈的朝政动荡。
他如果能够插手,或许能将结局导向更有利于他的方向。
“中丞,下官既食君禄,自当为国分忧…
黑帆小说提供了西湖遇雨创作的《大宋文豪》干净清新、无错版纯文字章节: 第390章 洞察人性的剖析在线免费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