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章 、鞑靼人的战略分歧(2/3)
的诉求,那就先拖着。
他们不是叫嚣着还都京师嘛,那就让他们去驻守京师,主持顺天府的重建工作。
只要他们能依托地形,在北方打造一条新的防线,确保京师不受敌军威胁,我们就还都京师!”
贺正则率先提议道。
采取官员对调的方式解决问题,这是吏部常用的手段。
每次地方上出现抱团的迹象,吏部就会及时出手,把相关人员外调。
再牛逼的督抚,离开了长期经营的老巢,影响力都会大幅度削弱,从而丧失和朝廷扳手腕的能力。
这些地方官员闹腾,也只是因为在之前的政治洗牌中,自己没有分到一块蛋糕心态不平衡。
本质上他们还是忠于大虞朝的,属于官僚集团的内部矛盾,没有到必须你死我活的地步。
出手敲打一下就够了,犯不着一棍子把人打死。
“贺大人的建议不错,本官完全赞成。
不过除了这些措施外,京营和边军的将领,也该让他们挪挪位置。
无需大规模调动,只需在他们内部,进行人事微调。
按照朝廷的法度,将领本身就该轮换任职。
只要严格按规矩来,想来他们也说不出什么。”
史清尘顺势补充道。
相较于贺正则在军事上的保守,他提出的建议,明显要更进一步。
将领轮换制度,最初是太祖皇帝为了限制武将做大,采取的防备措施。
开国初年遍地都是骄兵悍将,执行起来自然没问题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大虞帝国慢慢走向衰落,情况也渐渐发生了变化。
将领轮换制度固然限制了武将做大,同样也出现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尴尬画面。
尤其是边军,时常遭受外敌威胁。
新上任的将领搞不清楚状况,那是很容易出问题的。
连续捅出几次篓子后,朝廷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制度。
为了保障军队的战斗力,先是特许搁置了边关武将轮换,接着又蔓延到了其他地区。
到了最近十几年,武将轮换制度,更是形同虚设。
制度终归是制度,不会因为没有执行,就消失不见。
到了需要的时候,还是可以捡起来继续用。
只不过在具体操作上,为了减少对部队战斗力的冲击,轮换仅限于内部小幅度微调。
即便是如此,一旦主要将领发生对调,短时间内对部队的掌控力还是会下降。
……
鞑靼王庭。
“有施靖风的消息没有?”
呼格吉勒关心的问道。
招降了辽东军残部,对鞑靼王国也是一次不小的补充。
为了展示诚意给天下人看,这一次他们并没有拆分辽东军。
能够让辽东军残部聚在一起,那是因为他们群龙无首,一众将领谁也不服谁。
在这种背景下,逃亡在外的施靖风,就成了不小的隐患。
留守的将领都是他的嫡系,哪怕是吃了败仗,在辽东军内部依旧有很大的号召力。
倘若某一天施靖风突然过来投奔,那会让他非常为难。
留着施靖风,要影响鞑靼王庭对辽东军的掌控力。
杀了施靖风,又会让辽东军和鞑靼王庭离心离德。
最好的选择,自然是提前出手,不让施靖风活着回到辽东。
“大单于,施家那帮家伙渡过黄河之后,就神秘失踪了。
不光我们在找他们,大虞朝廷也在通缉他们,至今都没有任何线索。
或许是隐姓埋名,藏于山林之中,又或许死在了某个不起眼的角落。
虞朝北方各省太乱了,遍地都是农民起义军,我们的人很难深入调查。”
额尔德一脸为难的解释道。
自从晋商集团完蛋后,他们在关内的情报网络,就遭到了重创。
为了保密需要,情报工作很多暗子都是单线联络,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条线都断了。
没有晋商这帮二五仔,纯靠他们自己的力量,想要铺设情报网络实在是太难啦!
以至于情报经费增长了数倍,取得的成绩反而不如之前。
为了应付王庭内部的压力,许多情报都是道听途说,再加合理脑补。
反正关于虞朝内部的讯息,王庭高层也没办法核实,糊弄一下也不会有人知道。
可这种指定找人的工作,就没法敷衍了事啦!
施靖风是死是活,大虞朝廷都没搞明白,他们就更搞不清楚了。
“活要见人,死要见尸。”
“派人密切关注的,一旦发现施靖风的踪迹,就把他卖给大虞朝廷,绝不能让他活着回到辽东!”
呼格吉勒再次强调道。
死了施靖风,才是最好的施靖风。
为了实现千金买骨的效果,鞑靼王庭不方便直接对施靖风下手,借刀杀人成了唯一选择。
作为“弑君犯”,施靖风在大虞境内的名声,早就臭气冲天。
朝中文武百官,无一不想拿着他的人头,铸就自己的登天路。
只要敢冒头,立即就
黑帆小说提供了新海月1创作的《复山河》干净清新、无错版纯文字章节: 第五百四十章 、鞑靼人的战略分歧在线免费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