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三十九章 、还都之争(3/3)
择,纯粹就是为了和内阁赌气。
按照这种闹法,恐怕要不了多久,就会惹出大乱子来!”
李牧忍不住感叹道。
南京朝廷的一系列操作,他都有些看不懂。
新君继位之后,以往压下来的许多事情,都到了该处理的时候。
最佳选择是把京营调入南京,继续拱卫天子的安危。
把山东、北直隶、山西等地区,直接划为边军的防区,择其险地而据守。
大家都有了去处,军方分到了蛋糕。
朝廷只要能按时发放饷银,定都南京城还是定都北京城,下面的官兵根本不关心。
有了军方的支持,内阁就可以尽情的施展权谋手段,分化拉拢各地的督抚。
万万没有想到,南京朝廷那帮掌权者就是一群软蛋,关键时刻缺乏担当。
该解决问题的时候,迟迟无法下定决心,没能及时处理京营和边军的安置问题。
他们可以磨蹭,但一线的官兵们等不起。
明确了各部的去处,才能根据实际情况,及时安排钱粮发放。
可惜内阁众人瞻前顾后,担心因为防区调整,背负丢城失地的骂名。
一个个都在寻找两全其美的办法,怎奈世间哪有这样的好事。
辽东军残部投降了北虏,山海关一线直接落入鞑靼人手中,直接导致北疆门户洞开。
连带着以往的北疆防线,战略价值大幅度缩水。
大虞需要一条新的防线,阻挡来自山海关一线敌军的威胁。
内阁没人愿意担责,朝堂上又争吵不休,对下面主要是敷衍了事。
再三催促,还是没有给出明确答复,逐渐耗尽了军方的耐心。
见地方督抚挑事,他们也选择了跟着闹腾。
为了各自的利益,这两股政治力量选择了联手,向南京朝廷施压。
还都京师,这是政治正确。
从这上面入手,直接打在了南京朝廷的软肋上。
答应地方督抚们的要求,要不了多长时间,财政就会被拖垮。
拒绝这些人的要求,政治上又说不过去,只能先拖着。
站在南京内阁的立场上,哪怕鞑靼人立即入侵夺取了京师,都比现在的处境要好。
毫无疑问,这是不可能发生的。
鞑靼人又不傻,明知道南京朝廷处境尴尬,自然不会跳出来给敌人解围。
朝堂上内斗升级,除了利益分配不均,外敌消失也是重要因素。
倘若鞑靼王国,选择在此时出兵入侵大虞,他们立即就会成为大虞各大政治派系的公敌。
在外患的压力下,矛盾重重的政治势力,也是能够短期合作的。
东西没抢到多少,还让敌人团结起来,这是妥妥的血亏。
“侯爷,这些都是预料之中的事情。
陛下年幼,权力尽数操持在大臣们手中。偏偏朝堂上缺乏一言九鼎,能在关键时刻扛事的人。
遇到事情就互相推诿,无人愿意承担责任,这样下去迟早会出现问题。
中央朝廷和地方之间的博弈,自古以来都是存在的。
朝廷手中能打的牌,远比地方都督多,实在不行还能调整人事。
闹到现在这种地步,纯粹是朝中那帮酒囊饭袋,整天就知道争权夺利,一点正事也不干。”
为了避免李牧突发善心,再伸手拉大虞一把,兰林杰也是拼了。
沉积了三百多年的矛盾,到了帝国黄昏的时候,想要扭转困局绝不是官员勇于任事就能解决的。
南京朝廷高层固然无法解决问题,但他们也没瞎折腾啊!
如果不是前期分赃不均,引发了这场政治风暴,就这么和稀泥混着,还能够多坚持一些年。
“行了,还都之事朝廷自会决断,我们就不要插手了。”
李牧摆摆手说道。
大虞帝国积累的内部矛盾太多,靠上层发起的改良运动,已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前面他已经做得更多了,没能挽回颓势,那也是天命到了。
永宁帝北伐失败,就把大虞带到了深沟里。如果不是忠臣们奋力救援,当时帝国就要崩溃。
后面辽东镇造反,是帝国遇到的第二次危机。李牧率领的勤王大军镇压了叛乱,但天下人心已经在发生变化。
靠着统治集团的自救,能够渡过一次危机、两次危机,却没办法渡过每一次危机。
黑帆小说提供了新海月1创作的《复山河》干净清新、无错版纯文字章节: 第五百三十九章 、还都之争在线免费阅读。